《西厢记》:崔莺莺和张生的那些事儿

2024-05-18

1. 《西厢记》:崔莺莺和张生的那些事儿

      
                                          
        著名元杂剧《西厢记》讲述的是女主崔莺莺和男主张生在历经重重阻挠后终成连理的故事,那句著名的“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便出于此。昆曲版的《西厢记》实在是无法欣赏,咿咿呀呀的唱腔听得我脑瓜子生疼,但在一堂大学语文课上我终得了解了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01
  
        话说有一姓张名珙字君瑞的书生在一个名叫普救寺的地方偶遇了一位为父奔丧的名为崔莺莺的相国之女,并由于莺莺的美貌对她一见倾心,在经历了崔母等人的千般阻挠后·,终成眷侣的一段佳话。
  
        今天想和你们聊聊的是崔莺莺这个人设。她作为一个相国小姐,自然是身份尊贵,体态端庄。但是这部杂剧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是女子第一次能通过自己的才学打动对方。张生第一眼见到莺莺小姐的时候的确为莺莺的盛世美颜所吸引,但后来莺莺在月下回复的那首“兰闺酒寂寞,五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着实把张生的魂儿都勾走了。面对这样一个才貌兼备的千金大小姐,怎能不动情?
  
         都说如今是一个看颜值的时代,著名自媒体人咪蒙曾说有次她因为没有洗头而失掉一个重要客户,究其原因,客户回答说:“你的形象,就代表着你对于自己的管理,你的样子很让我担心你们是否有能力把这个项目做好”。曾经也在某著名相亲节目中听到·: 给人初次的印象分最好保持在80分左右,之后可以通过你的优点逐步加分。起步分不要太高,否则只能往下减分;也不要太低,否则别人就不会有兴趣进一步来了解你。 所以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02
  
         据原文所述,莺莺在与张生确立关系后不久两人便私定终身,这在古代绝不是一件能够让人轻易接受的事情。受传统文化影响,我也一直秉持着杜绝婚前性行为的观念,但在课堂上老师跟我们说:如果一对情侣他们的感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个程度,为什么不可以行夫妻之实?天性是不可以被压制的,并且还对男同胞们说:如果你对于你的女朋友有处女情结,那么请先保持你的处男之身。从小到大,我从外界得出的观点就是:那些还未结婚就和男人滚床单的女孩都不是好女孩。父母也一直在我们耳边说:女孩子,一定要自重!我在想 如果两个人的感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你也可以承受这件事情可能给你带来的后果,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最后老师还特地给我们指出了做好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在如今,很多父母还处在谈性色变的观念里。记得高中时期有次去电影院看电影,遇见了一位同学和他的妈妈,当影片中出现男主和女主接吻的场景时,同学的妈妈赶紧用手捂住同学的眼睛,说小孩子不能看的。这位同学的母亲可能代表了中国绝大多数孩子的家长,他们尽力去保持孩子的童真,不让他们接触到那个所谓的大人的世界,可是孩子生活着的这个世界却并没有那么简单啊,像影片《素媛》中那位猥琐大叔这样的人在社会中是切切实实存在着的啊。 有些事,懂得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
  
 03
  
         最后,像《西厢记》一样,我想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见过很多姑娘会在知乎这样的地方询问一些感情上的问题,我只想说,姑娘们,一段感情的基础是 “有情 ”,如果你们之间有感情,那就尽力去克服一切困难在一起;如果没有情,就准备好说再见吧

《西厢记》:崔莺莺和张生的那些事儿

2. 《西厢记》之崔莺莺

王实甫《西厢记》笔下的崔莺莺作为一名妙龄少女,芳心萌动,渴望爱情,所以大胆的追求爱情,热烈的回应张生;但崔莺莺有作为相国的千金,从小就深深地受到封建礼教的压抑束缚,所以在面对在面对爱情时显得格外的犹疑软弱。 
  
 (一)情窦初开的少女 
  
  崔莺莺作为情窦初开的少女是貌美如花的。《西厢记》作者不厌其烦的从不同角度对莺莺的外貌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细致描写。莺莺的美丽外貌在《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惊艳》中,就通过张生的眼睛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旁儿罕曾见,直叫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她那里尽人调戏,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拈……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半晌恰方言。恰便似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她每次出场,穿的衣裳、戴的首饰也都各不相同。而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猛听得角门儿呀的一声,风过处衣香细生”;她一走还留下一团香气“兰麝香仍在,环佩声渐远”。
  
 正是莺莺如此千娇百媚才使张生起爱慕之心,不断想方设法的追求,才为后来的故事情节发展奠定基础,试想倘若莺莺长的肥头大耳,虎背熊腰,估计张生看都不会看她一眼,避之唯恐不及,更不会留恋普救寺,孙飞虎也不会抢亲,何来的共话西厢下。
  
 莺莺作为一名妙龄少女,正经历人生发育阶段的青春期,青春期同时也在经历着“激情期”和“危险期”,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年人,会对自己的另一半产生诸多的幻想,他长什么样,什么样气质,什么样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等等。久而久之,自己幻想的对象就会在自己脑海中形成一个基本的轮廓框架,假若哪一天在某个地方不经意间遇到了与你幻想中差不多的人,便会立即产生好感。所以当莺莺看见张生后便情不自禁地“回顾觑生”,这“临去秋波那一转”直招的张生“意惹情牵”。接着在一个皓月当空的春夜,素不相识,听了张生的信号,立马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表明心迹,互通情愫。
  
 当老夫人“赖婚”后,因为母亲拆散自己的婚事而满腔幽怨,她的理想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她又三番五次地要红娘去看张生,当她得知“张生近间、面颜,瘦的来实难看。不思量茶饭,怕待动弹;晓夜将佳期盼,废寝忘餐。黄昏清旦,望东墙淹泪眼。病患、要安,则除是出几点风流汗。”时,心里委实难过,立马写了封信叫红娘送去,“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与张生约会书简……
  
 这些行为举止与莺莺平时的沉稳、矜持判若两人,可见处于妙龄少女的她的确是恋爱了。
  
 (二)深受封建礼教约束的大家闺秀
  
  崔莺莺出身名门望族,是相国的千金大小姐。从小就受到封建文化礼教的熏陶束缚,更何况还有素称“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的老夫人的管教。
  
 从莺莺与红娘的对话中就可看出老夫人对她的管教是多么的严苛,“红娘呵,我则索搭伏定鲛绡枕头儿上盹。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红娘说:“不干红娘事,老夫人着我跟着姐姐来。”莺莺说:“俺娘好没意思!这些时直恁般提防着人;小梅香服侍锝勤,老夫人拘束得紧,则怕俺女儿折了气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莺莺出落成了知书达理、举止端庄、沉静稳重的大家闺秀不难想象这样一位大家闺秀要想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牢束缚,追求婚姻的自由是多膜的道阻且长。
  
 当莺莺“将简帖儿拈,把妆盒按,开拆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时,说明她想念张生的心是迫切的。但她转念一想觉得不对劲,信肯定不会自己跑来,张生也不会送来,那能是红娘拿来的,那她肯定知道张生写信了。作为正统的大家闺秀小姐,怎能有如此出格的举动,于是就大发雷霆:“小贱人,这东西哪里将来的?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这简帖来戏弄我,我几曾看这等东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
  
 莺莺读书信,先是惊喜,后是发怒,雷霆大发,风云突变。莺莺的这种急剧变化的心里是在情理之中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人的意识分为三个部分:“本我”是最原始的部分,由一些与生俱来的冲动、欲望或能量构成,按“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出生以后,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形成的,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个体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下形成的,特别是在父母的管教下将社会道德观念内化而成,按“道德原则”行事。在莺莺的内心深处,也就是她的“本我”,是特别喜欢张生的信的,特别渴望知道张生情况的。但是“超我”,也就是道德层面死死的限制住了她,几千年的牢固封建礼教,社会道德,使她不能看这种信,为了维护这些,她才那样突变,以至对红娘大发雷霆在莺莺张生近来得了相思病,病的委实不轻时,心里非常难过,写了封“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信,主动邀约。但等张生真的跳过墙来,迫不及待的将莺莺搂住时,莺莺一下子恼了:“张生,你是何等之人!我在这里烧香,你无故至此;若夫人闻之,有何理说!”,莺莺变卦了。
  
 莺莺爱张生是毋庸置疑的,约张生也是情真意恳的,但她毕竟是大家闺秀,千金小姐,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维护自己作为相国小姐的尊严面子。西方心理学家荣格说过“每个人都有一个人格面具,来表现一个人的公开的社会身份。用我们俗语说就是“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一样的,一个人如果出席很重要的会议,一般不会穿的很随意,而是很郑重,相反的,一个人如果平时休闲娱乐时也不会西装革履的拘束着自己。
  
 人格面具是现实社会的产物,是一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以及法律、道德、习俗对人的塑造。莺莺的变卦现象就是由这种原因造成的,虽然对张生的爱是真心诚意的,也是自愿主动相约的,但无论如何还是要保持自己的尊严的。她的本心多么希望和张生尽快幽会,但她又害怕跨越“雷池”,怕偷吃禁果。因为“贞洁”“操守”是封建礼教社会衡量一个女人好坏的最重要标准,如果女子一旦与某个人发生了关系,便要一辈子依靠于他,万一男子变心,女子被抛弃,一辈子在没有幸福可言,莺莺虽是大家闺秀,也不敢保证不被抛弃,所以当时就向张生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妾千金之躯,一旦弃之。此身皆托于足下,勿以他日见弃,使妾有白头之叹。”在长亭送别时,莺莺最担心的不是“文齐福不齐”,而是“停妻在休妻”,所以张生再问莺莺还有什么话要说时,莺莺一再嘱咐张生;“你休优‘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以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莺莺对爱恋,张生反复、犹疑、口是心非,正说明了在封建社会妇女地位的低下,他对婚姻没有安全感,而且莺莺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教育、熏陶的大家闺秀,她的一举一动都要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影响。
  
 王实甫笔下的崔莺莺既是一位貌美如花、感情热烈、情窦初开的妙龄少女,像一股清澈的泉水那样可爱,但这可爱的泉水是从门户高大的相国府流出来的,所以不可避免的夹带着封建礼教厚厚的泥沙。

3. 《西厢记》中,张生为什么会喜欢崔莺莺?

崔莺莺与杜丽娘的形象有以下4个方面的不同:
1、二者感情渊源不同
崔莺莺的感情开始于一见钟情, 见到张生的第一眼, 她就爱上了她, 尽管那是为父亲守孝的时候, 尽管她已经有婚约在身, 仍阻挡不了内心对真情的渴望。 
相较于崔莺莺, 杜丽娘就显得有点“悲哀” 了, 因为她的爱开始于虚无缥缈的梦。 春香的怂恿让杜丽娘见识了满园春色, 自此之后, 她心中的梦便展开了 。
她梦中与柳梦梅相遇, 相知让两人迅速陷入爱河。 杜丽娘的爱情就此开始, 如此虚幻, 如此触不可及, 但是却阻挡不了杜丽娘心中的热情, 为了 这份爱, 她都可以丢了自己的性命。
崔、 杜两人的感情渊源是大不相同的, 崔莺莺的感情还比较现实, 杜丽娘的爱情开始地有点离奇了。 
2、二者追爱途径不同
崔莺莺的感情来的现实, 她在坎坷的现实生活中追求自己的爱情。 普救寺中她与张生生情、 传情、 定情, 经历种种, 终让老妇人松口, 答应二人的婚事, 但要求张生赴京应试。
张生中举归来, 他们俩得以重聚, 整个追求爱情的途径比较合理, 也比较能得到现代读者的理解。 但是杜丽娘的追爱途径, 就显得梦幻多了。 
杜丽娘在梦中寻找真爱, 为爱而死后, 化作鬼魂继续追爱, 觉得人鬼恋过于束缚, 终重生得取幸福, 婚事遭阻碍, 她勇言金銮殿, 争取到了自己的爱情权益。 
整个过程是多么的复杂, 从生到死, 从死 到生, 生生死死, 何其艰辛。 但是, 从现代读者的角度看, 这只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爱情状态, 完全不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3、二者的爱情阻碍难度不同 
论爱情阻碍, 抽象点说, 崔莺莺推倒的是封建礼教, 杜丽娘寻得的是人性解放。 《西厢记》 中, 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或者说封建家长制度是崔莺莺爱情的阻碍, 它们限制着崔莺莺的人生,破坏着崔莺莺的幸福。 
但是, 尽管她们的爱情以美满收尾, 崔莺莺实际上还是处于妥协状态, 她自身带着的伦理道德左右着自己的性格, 带着的封建观念同意张生进京赴考, 她身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劣根性” 。 
但是杜丽娘就反抗的比较彻底了, 她年纪比崔莺莺稍轻, 身上没有婚约, 有的只是父母的殷切期望, 但同时, 她还有着少女的细腻情丝, 她渴望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 
这两种力量其实是对立的, 但终究, 人类最原始的欲望战胜了父母的约束, 她冲破了 世俗观念的捆绑, 得到了人性上的解放, 此种解放是较为彻底, 不带一丝留恋的。 
4、二者圆梦方式不同 
崔莺莺、 张生的爱情, 其实有这样一个推动者, 那就是红娘, 如果没有红娘的倾力相助和据理力争, 他们俩身上的妥协性可能就断送了他们的幸福。 所以, 崔莺莺圆自己的爱情梦是有条件的, 她一个人的力量不够支撑她承受压力。 
而杜丽娘则恰恰相反, 她圆梦都是自己孤军奋战, 身边的丫 鬟春香只是把她引到了庭院, 对其感慨和情思丝毫没有意识, 更别提协助杜丽娘圆梦了。 
看杜丽娘的争取过程, 她一人相思、 一人成疾、 一人死去、 一人辩驳、 一人求生、 一人争取, 种种的种种都是自己肚子面对, 就是这种独立性, 让现代女性对她都敬佩有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丽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崔莺莺

《西厢记》中,张生为什么会喜欢崔莺莺?

4. 西厢记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

  《西厢记》中无不体现出道家哲学上善若水、素朴之美、追求自由的思想,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西厢记崔莺莺与张生的  爱情     故事   ,希望能帮到大家!
   
      
         西厢记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   
      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这崔莺莺年芳十九岁,针织女红,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书生张生碰巧遇到到殿外玩耍的小姐与红娘。张生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
   
      本是欣赏普救寺美景的张生,无意中见到了容貌俊俏的崔莺莺,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寺中方丈借宿,他便住进西厢房。
   
      一日,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这崔老夫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硬着头皮溜进去。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该夫人和小姐进香了,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张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小姐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小姐烧香。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小姐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便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大家束手无策。这崔莺莺倒是位刚烈女子,她宁可死了,也不愿被那贼人抢了去。危急之中夫人声言:“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就将小姐许配给他。”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乃武状元,任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了,打退孙飞虎。
   
      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已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并厚赠金帛,让张生另择佳偶,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看到这些,丫鬟红娘安排他们相会。夜晚张生弹琴向莺莺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莺莺也向张生倾吐爱慕之情。
   
      自那日听琴之后,多日不见莺莺,张生害了相思病,趁红娘探病之机,托她捎信给莺莺,莺莺回信约张生月下相会。夜晚,小姐莺莺在后花园弹琴,张生听到琴声,攀上墙头一看,是莺莺在弹琴。
   
      急欲与小姐相见,便而入,莺莺见他而入,反怪他行为下流,发誓再不见他,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莺莺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
   
      老夫人看莺莺这些日子神情恍惚,言语不清,行为古怪,便怀疑他与张生有越轨行为。于是叫来红娘逼问,红娘无奈,只得如实说来。红娘向老夫人替小姐和张生求情,并说这不是张生、小姐和红娘的罪过,而是老夫人的过错,老夫人不该言而不信,让张生与小姐兄妹相称。
   
      老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小姐,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莺莺小姐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她再三叮嘱张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长亭送别后,张生行至草桥店,梦中与莺莺相会,醒来不胜惆怅。
   
      张生考得状元,写信向莺莺报喜。这时郑恒又一次来到普救寺,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于是崔夫人再次将小姐许给郑恒,并决定择吉日完婚。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真相大白,郑恒羞愧难言,含恨自尽,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
         西厢记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作品介绍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5楔子。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人。他一生写作了14部剧本,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西厢记目录: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圆杂剧
         西厢记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起源   
      沁园景区的东北角,原是沁水公主的烟粉作坊,前边有一片斑竹林,当地人叫做竹马林。
   
      据说唐朝晚期,大诗人元稹,出生在河内县清化镇的赵后村,赵后村的邻村是崔庄村,崔庄里有一女崔小迎,两人从小一起玩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元稹八岁时父亲逝世,小迎一家更把他当亲人看待。小迎十岁那年,父亲去烟粉作坊做工,举家搬迁。于是便跟随小迎的父亲一起前往。两人经常在斑竹林里逗耍,过家家,拜天地,称公道婆,并在沁园内结识了很多文人过客,如著名的文学家令狐楚,韩愈,白居易,李绛等。受其熏陶,学习诗文,15岁就已明两经擢第。小迎也长得如出水芙蓉,美丽超群,两人私定终生。
   
      元贞十七年春,元稹赴考从政,后深受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赏识,权势之下与韦夏卿之女韦丛婚配。从此一生再也未见小迎一面,其妻早逝后,曾多次回家寻找,却杳无音讯。
   
      元稹曾作《莺莺传》,其中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而作者却以借张生之口,反诬莺莺为“尤物”、“妖孽”、“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甚至以“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美化张生无耻的行径,故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其文比其人,元稹诸如此类言语,甚为后人诟病。
   
      注:⑴ 沁园:东汉汉明帝刘庄为其五女刘致建造的园林,今河南省博爱县太行博竹苑内。
     
     
     猜你喜欢:
   
    1. 古代爱情悲剧故事 
   
    2. 爱情苦难历史典故 
   
    3. 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 
   
    4. 西厢记读后感 
   
    5. 简短的感人的爱情小故事

5. 西厢记中张生进京赶考时崔莺莺的唱词是?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
小姐来到。[旦、末 、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
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
是自家亲眷, 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没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
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 ,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洁云]夫人
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科]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夫人云]红娘把盏者![红把酒科][旦唱]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夫人云]辆起车儿,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下][末辞洁科][洁云]此一行别
无话儿,贫僧准备买登科录看,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先生在意,鞍马上保重者!
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下][旦唱]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梦也难寻觅。
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
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
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 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
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
[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末云]有甚言语嘱咐小生咱?[旦唱]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329]车儿如何载得起?
[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下]



这是那一折的剧本,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唱段

西厢记中张生进京赶考时崔莺莺的唱词是?

6. 求《西厢记》中关于张生与崔莺莺初次见面时崔莺莺的表现?

在《西厢记》中,崔莺莺与张生的第一次见面时在张生游览普救寺时不期而遇,彼时,崔莺莺在红娘的陪伴下捻花正欲往佛殿上耍去来。
张生远远看见远处的佳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红娘发现有人“那壁有人,咱家去来。”
面对红娘的慌乱与催促,书中用一个小小的括号写了崔莺莺的反应“旦回顾觑末下”,崔莺莺并未着急离去,而是回顾之后才施施然离开。就是这“临去秋波那一转”,让张生不顾功名,在普救寺常住,只为佳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虽本唐代元稹《莺莺传》,实际却是脱胎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曾任陕西县令、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后来由于他不满当时官场的龌龊,愤而辞官,决心以写戏抒发心中之郁懑。于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开始了杂剧创作。
金代的一位姓董的读书人,依据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改编成《诸宫调西厢记》,把原来故事中的主人公莺莺写成是博陵郡人。
定州在隋代就称博陵郡,所以在博陵一带莺莺和张生的故事流传相当广泛。相传在定州崔沿士一带曾有过崔莺莺的墓冢。王实甫正是根据这一点,在中山府开始了他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写作。该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7. 西厢记的唱词

长亭送别  王实甫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 、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 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辶屯)辶屯的行, 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 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 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扌温)帮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 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 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没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 ,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科]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 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 长吁气 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 来此别离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 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夫人云]红娘把盏者![红把酒科][旦唱]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虽然是 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 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夫人云]辆起车儿,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下][末辞洁科][洁云]此一行别无话儿,贫僧准备 买登科录看,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先生在意,鞍马上保重者!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下][旦唱]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梦也 难寻觅。 

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 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 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 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 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 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 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 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末云]有甚言语嘱咐小生咱?[旦唱]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 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各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 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下]

西厢记的唱词

8. 西厢记的全本唱词

崔夫人————————————李金泉崔莺莺————————————张君秋红 娘————————————杜近芳惠 明————————————娄振奎张 珙(张君瑞)———————叶盛兰张珙:【西皮导板】扬鞭催马长安往,【原板】春愁压得碧蹄忙。风云未遂平生望,书剑飘零走四方。行来不觉黄河上,怎不喜坏少年郎!拍长空逐浪高百丈,归舟几点露帆樯。真乃是黄河之水从天降,你看他隘幽雁,分秦晋,带齐梁。浩然之气从何养,尽收这江淮河汉入文章。琴童带马把船上,【摇板】艰难险阻只寻常。崔莺莺:【西皮摇板】乱愁多怎禁得水流花放?闲将这《木兰词》教与欢郎。那木兰当户织停梭惆怅,也只为居乱世身是红妆。崔莺莺:【西皮流水】满目烽烟迷关塞,扭乾坤要等待天下英才。我表兄他本是纨绔之辈,可叹我女儿家有口难开!崔莺莺:【西皮摇板】锁深闺每日里蛾眉蹙损,鸣不高飞不远枉字莺莺!小红娘搀扶我大佛殿进,问如来你叫我怎度芳春?已经是锁重门百无聊赖,谁愿意捧杨枝常傍莲台?步匆匆走出了大佛殿外,看飞花一阵阵乱落苍苔。张珙:【西皮摇板】无限春愁横翠黛,一抹娇羞上粉腮。行一步似杨柳风前摆,说话儿似莺声从花外来。似这等俏佳人世间难再,真愿学龙女善才同傍莲台。庸脂俗粉多如海,好一朵幽兰在空谷开。俺张珙今日把相思害,再对长老说开怀。红娘:【西皮流水】老夫人治家多严谨,非召唤谁敢辄入中门?你既读圣贤书应知分寸,岂不闻男女间授受不亲!幸而是红娘我不来责问,老夫人知道了其罪非轻哪!崔莺莺:【西皮原板】凄凉萧寺春将晚,罗袂轻飘月影寒。红儿扶我芳径转,宝香三瓣祝平安。一炷香愿亡故的爹爹早升天界;二炷香愿老母康宁永无灾;三、三炷香——红娘:【西皮原板】三炷香愿姐夫与姐姐天生一对,人物又风流,性情又和蔼,他、他、他是个盖世的英才!崔莺莺:【西皮摇板】焚罢了宝香深深拜,女儿家心热口难开。兰闺虚度十八载,空对团圞玉镜台。张珙:【琴歌】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魂?不见月中人。崔莺莺:【琴歌】兰闺深寂寞,无计度芳春。料得高吟者,应怜长叹人。张珙:【西皮摇板】语句清新音律准,小名儿真不枉唤做莺莺。倒不如进花园把佳人亲近,只剩下花有清香月有荫。且喜得一天好事今宵定,这两首新诗做证凭。张珙:【西皮快原板】但见她泪湿了淡白梨花面,但见他愁损了轻盈的杨柳腰。难得他泣血曹娥孝,提什么捧心西子娇?我也是严亲下世早,断肠人相慰这可怜宵。崔莺莺:【西皮散板】第一来母亲免受惊;第二来保护了蒲州旧禅林;第三来三百僧人得安稳;【滚板】第四来老爹爹旅榇安然返博林;【流水】第五来欢郎弟弟年纪小,也留下崔家后代根。倘若是莺莺惜性命,眼见得伽蓝火内焚、诸僧血污痕、先灵化灰尘、可怜爱弟亲、痛哉慈母恩,我一家大小就活不成哪!崔夫人:【西皮小导板】娇儿她把伤心话讲,【散板】快想良策退贼兵!张珙:【西皮小导板】耳听得金鼓连天震,【散板】来了扶危解困的人!张珙:【西皮散板】小弟张珙顿首拜,【快板】书奉君实老兄台。应试路过河中界,天外飞来大祸灾。孙飞虎兵困萧寺外,他要夺崔家女裙钗。三日后救兵不到贼不退,玉石皆焚事可哀。小弟与全庙僧俗翘首待,专望将军白马来!崔莺莺:【西皮摇板】他胸中似海洋岂可斗量?笔尖儿横扫那半万儿郎!惠明:【西皮小导板】咱惠明不念梁王忏,【摇板】大踏步定要去虎穴龙潭。你那里休问咱敢也不敢,你问那张君瑞用不用咱?惠明:【西皮流水】咱本是粗鲁庄稼汉,也曾射虎在南山。只因税钱过十万,逼得俺普救寺内把禅参。金钟响陡起俺英雄胆,法鼓声好似战斗酣。袖手旁观几曾惯?杀贼除凶只等闲!先生若肯使用咱,我管保书信到蒲关。【散板】三通战鼓一声喊,万马军中自往还。红娘:【西皮原板】一来是为压惊,二来是谢大恩。不请邻居不会亲,不受人情避众僧。高卷红帘焚宝鼎,单请张郎配莺莺。落花满地胭脂冷,良辰美景洞房春。正中是鸳鸯夜月销金帐,两旁是孔雀春风软玉屏。下边是室中乐奏合欢令,一对对凤箫象板雁瑟鸾笙。花红彩礼何足论,你自有灭寇功勋举将能。俺小姐心下也千般肯,都只为君瑞胸中百万兵。崔莺莺:【南梆子】听红娘一声请梦儿惊觉,恰才向碧纱窗下画了双蛾。你道我俊脸儿吹弹得破,知道他读书人福命如何?崔莺莺:【反西皮散板】只见他软瘫瘫颓然就座,只见他闷恹恹懒把身挪。恰好似水淹了蓝桥一座,恰好似弹打开鱼儿比目。【二六】休看他筵前笑呵呵,他珠泪行行肚里搁。不是他一封书信把贼破,我一家性命怎得活!倒赔妆奁也曾说过,他不想姻缘想什么?当时仰望如饥渴,今日把同心结儿狠狠地割。如今烦恼犹自可,这久后相思可奈何?若不是母亲旁边坐,我待把知心话儿对你说。【摇板】兄妹虚名误了我,月底西厢变南柯!崔莺莺:【四平调】先只说迎张郎娘把诺言来践,又谁知兄妹两字断绝了良缘!空对着月儿圆清光一片,好叫人闲愁万种离恨千端。抬泪眼仰天看月阑,天上人间总一般。那嫦娥孤单寂寞谁怜念?罗幕重重围住了广寒。莫不是步摇动钗头凤凰?莫不是裙拖得环佩铃铛?这声音似在东墙来自西厢,分明是动人一曲《凤求凰》。这萧寺何时来巨匠?把一腔哀怨入宫商。哪里是莺莺肯说谎,怨只怨我那少诚无信的白发娘。将我锁在红楼上,外隔着高高白粉墙。张生哪!即便是十二巫峰高万丈,也看个云雨梦高唐。崔莺莺:【二黄摇板】你去对那张生讲,要他安心不用忙。园内水流花又放,他再住几日又何妨?红娘扶我绣楼上,犹有余音绕回廊。红娘:【四平调】只见他闷恹恹和衣而睡,脸儿黄肌儿瘦气息低微。向门儿我这里轻弹指背,散相思的五瘟使来叩柴扉。红娘:【四平调】好一封短柬多情致,还附上五言四句诗。红娘权做青鸟使,管叫她来看你一遭儿。红娘:【四平调】风静帘闲麝兰香散,启朱扉我这里摇响双环。绛台高金荷小银缸犹灿,贤小姐拥绣衾春睡方酣。玉钗横宝髻偏乌云乱挽,梦沉沉哪知道日上三竿?红娘:【二黄摇板】趁早儿寻一个酒阑人散,从今后月暗西厢云敛巫山。红娘:【二黄摇板】且托香盘供明月,看她倩女会王生。崔莺莺:【二黄摇板】晚妆才把寒风峭,暮鼓初闻淡月明。红娘:【二黄摇板】嫩绿池塘藏睡鸭,淡黄杨柳待栖鸦。仔细着夜凉苔径滑,绣鞋儿踩坏了牡丹芽。张珙:【二黄摇板】我这里扶檐无须慌张。崔夫人:【二黄摇板】待报德时难报德,不关心处也关心。红娘:【二黄原板】只是小姐你害得他,卧枕捶床不思茶饭,害得他腰如病沉鬓似愁潘。哪里有墙花弄影三冬暖,只见她冷语侵人六月寒。到死你也饶不了那位他、他乡做客的痴心汉,又叫我带着方儿把病探。生死祸福我也没法儿管,且到西厢走一番。张珙:【西皮摇板】我救人反被人害我,眼睁睁一命见阎罗!张珙:【西皮摇板】不用卢医抓妙药,红娘:【西皮摇板】定扶织女渡银河。红娘:【西皮快原板】那一日俺小姐停下了针绣,主仆们对银灯闲话在楼头。她说起张哥哥书房病久,可怜他异乡做客诓又悲秋。咱何不背着夫人前去问候,那张生见小姐把眼泪来收。他说道,他说道:老夫人你不顾信守,忘却了解围事将恩作仇。东阁内饮下了悔婚闷酒,眼见得病恹恹一命难留。俺小姐劝张生不要难受,少年人要图个万里封侯。他二人直谈到初更时候,那张生还说个无了无休。他叫我且先回权时落后,怎奈她也不愿回转高楼!我只说俺小姐会神法针灸,却原来他们结下了燕侣鸾俦。他二人一月来双飞双宿,不识忧不识愁两意相投。夫人你得好休便好休,这其间何必苦追究?彩凤求凰自古有,常言道女大不中留。红娘:【西皮流水】那张生擅才华文章魁首,俺小姐美姿容仕女班头!那张生诸子百家皆通透,俺小姐绣凤描鸾第一流。得罢手时须罢手,大恩人怎好做冤家对头?经官府免不得出乖弄丑,还不如来一个顺水推舟。崔莺莺:【反二黄散板】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回龙】北雁飞南翔。问晓来谁染得霜林绛?总是离人泪千行。【原板】成就迟分别早叫人惆怅,系不住骏马儿空有这柳丝长。驱香车快与我把马儿赶上,那疏林也与我挂住了斜阳。好叫我与张郎把知心话讲,远望那十里亭痛断人肠。崔夫人:【二黄原板】俺崔家选婿门当户对,三代姑爷得高魁。我把娇儿将你配,还望得个状元回。张珙:【二黄原板】老岳母休得要挂心怀,自有张珙折桂来。今当祝老岳母福如海,荣获宝马转回来。崔莺莺:【二黄原板】斟美酒不由我离情百倍,恨不得与张郎举案齐眉。张郎啊!学梁鸿与孟光夫高妻贵,又何必到长安去候春闱。做一对并头莲朝夕相对,不强似状元及第衣锦荣归?张珙:【二黄散板】岂不想与贤妻朝夕相对?怎奈是棒打鸳鸯两处飞!崔莺莺:【二黄散板】人生最苦生别离,未曾登程我先问归期。张珙:【二黄原板】低下头,心如醉,眼泪汪汪不敢垂。青云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崔莺莺:【二黄原板】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频寄,你休要金榜无名誓不归。崔莺莺:【二黄散板】伯劳东去燕西飞,鞍马秋风好护持。一路上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你……你要起迟。张珙:【西皮摇板】临别时贤小姐对我叙话,有官无官要及早还家。望岳母许小婿一见小姐,叙一叙离别情再走天涯!崔夫人:【西皮摇板】不得官,休来见,我把娇儿就另配姻缘!红娘:【西皮摇板】老夫人,心肠狠,把一个姑爷赶出门。绣楼哭坏多情女,来看长安下第人。崔莺莺:【西皮二六】孩儿怎敢违母命?【流水】旧事桩桩记得清:东阁娘把名分定,同送张郎十里亭。做夫妻恩爱是根本,何用那区区蜗角名?娘啊!你说过崔家无有再婚女,却为何逼我嫁郑恒?张珙:【西皮散板】望蒲东萧寺暮云低,思前想后好惨凄!马不嘶来人不语,行来不觉草桥西。张珙:【西皮娃娃调快三眼】听谯楼打罢了一更尽,张君瑞凄凉对孤灯。实指望鳌头我占定,归来萧寺娶佳人。又谁知权贵操大柄,依然是飘零四海一书生!老岳母嫌贫不相认,苦逼莺莺嫁郑恒。张君瑞孤身何足论,怕只怕兰闺深处就哭坏了莺莺。越思越想心烦闷,何日里相逢叙衷情?张珙:【西皮摇板】长安下第心惭愧,难得小姐草桥来!崔莺莺:【西皮摇板】蜗角虚名何足贵?与郎君布衣粗食也称心怀。张珙:【西皮摇板】小姐说话真可爱,以前之误俱释开。崔莺莺、张珙:【西皮散板】夫妻双双把马上,碧蹄踏破板桥霜。你看那残月犹然北斗依,可记得双星当日照西厢!